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指導
一、審題方法
三審題干
一審
明確選擇范圍——審時、空、角度等限制條件
二審
明確中心內容及其內涵和外延——審關鍵詞
三審
明確考察意圖——審整體
三辨選項
一辨:是否符合歷史史實
二辨:是否符合題干主體內容
三辨: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
二、選擇題分類
(一)史料主旨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史料主旨類選擇題是以歷史典籍碑刻類以及最新的考古發現報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為載體而設計的考題,具有史料來源廣、原始性強、命題思路新、考查能力強、歷史主旨鮮明的特點。
【解題方法】解答一般運用“讀、找、聯、析”四步法解答。
“讀”就是閱讀題干文字史料,明確題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讀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內涵;
“找”是確定解答的關鍵詞,即求答項,明確求答的方向;
“聯”是根據解讀史料,確定題目考查的主干考點,關聯所學知識,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析”是據題干信息,遷移歷史知識和結論,分析備選項是否符合題干史料和題意要求,最后確定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注意:
有時材料太長,觀點隱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閱讀;
有時設問為否定式,需要標記設問關鍵詞;
常見的名詞在材料中有特定含義;
注意材料中時空限制和材料出處。
【同步練習】
“蓋以衙門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親、長隨、書辦、差役,嗜鴉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販賣之人,若不從此嚴起,彼正欲賣煙者為之源源接濟,安肯破獲以斷來路?是以開館應擬絞罪,律例早有明條,而歷年未聞絞過一人,辦過一案,幾使例同虛設,其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則徐奏折)。由此可見,林則徐認為禁煙的關鍵是
A.整頓吏治 B.禁止吸食
C.嚴懲販賣 D.斷絕外貿
【解析】“律例早有明條,而歷年未聞絞過一人,辦過一案,幾使例同虛設,其為包庇可知“說明林則徐認為鴉片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于吏治腐敗,官員縱容鴉片走私,因此選A。(吏治:官吏的作風和治績)
【答案】A
(二)文字材料情境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文字材料情境型選擇題一般是依托教材主干知識或重要歷史現象,運用文字材料敘述歷史現象或歷史結論,具有情境新、結論新的特點。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與文字史料型選擇題相似,但又有極大的不同。
讀:通過閱讀題干,確定歷史現象所涉及的歷史背景;
聯:根據題干情境,關聯相關歷史現象或歷史階段特征;
析:分析各備選項的內涵及其與題干情境的關系,運用歷史本質、歷史發展規律進行判斷和選擇。
【同步練習】
唐高宗時的薛元超以父蔭襲爵后擢任宰相,卻竟因“不以進士擢第”而抱憾終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屢困于場屋,曾賦詩說:“公道此時如不得,昭陵慟哭一生休。”這表明科舉制度的推行
A.強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觀念
B.打破了士族門閥勢力對官職的壟斷
C.改變了士人的仕途觀
D.為所有讀書人提供了入仕的平臺
【解析】從材料信息看,唐朝時期,許多人認為,只有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才能真正展示自己,即科舉入仕在士人心中地位至關重要,這說明科舉制度的推行改變了士人的仕途觀。故選C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士人崇儒入世”,故A項錯誤;B項與材料信息無關;D項與材料信息主旨不符。
【答案】C
(三)圖表類選擇題
【解題技巧】
1.“三看” :
①看圖表頭及出處:確定歷史事件、現象及歷史時期;
②看圖表中的項目:數據信息的時間、空間、數量的變化(升降);
③看圖表中的數據:觀縱橫變化并綜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現象。
2.“四注意” :
①注意圍繞數據而展開的描述性的語言;
②注意時間變化與數據變化的關系;
③注意分析數據變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數據變化的原因。
3.具體操作:
?曲線數據圖“邊邊角角看拐點”;
?柱狀數據圖“上下左右看趨勢”;
?表格數據圖“縱橫馳騁看變化”;
?餅狀數據圖“陰晴圓缺看大小”。
【同步練習】
根據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評價 | 出處 |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 《史記.李斯列傳》 |
“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 | 《漢書.主父偃傳》 |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 | 《封建論》 |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 《藏書》 |
A.秦始皇制定了統一的法律
B.秦建立了皇權至上的皇帝制
C.秦始皇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
D.高度評價秦朝的統一及制度
【解析】根據表格“明法度”、“海內為一”、“其為制,公之大者也。”等信息可知其高度評價秦朝的統一及郡縣制度、皇帝制度、法律制度,故選D項;僅《史記·李斯列傳》涉及秦朝制定法律,未全面表述材料,排除A項;《藏書》“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肯定秦建立了皇權至上的皇帝制,與材料中“明法度”、“海內為一”等關鍵詞無關,排除B項;“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反映了郡縣制下秦始皇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明法度”等關鍵詞無關,排除C項。
【答案】D
(四)概念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概念型選擇題指對歷史基本概念進行闡釋的選擇題。題干中常見的提示語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最準確的理解是”等。
【解題方法】
①背景分析法:歷史概念有其客觀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據歷史概念的時間和空間,聯系所學知識,直接選取合適的答案。
②本質定性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是什么”。凡是與題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質不同的就要被淘汰。
③時空定量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時間、使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在什么時空區間內存在,在什么范圍內適用”。
④理論分析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
【同步練習】
李約瑟在《中華文明科學史》中說:“中國之所以未能發展出現代的科技,問題不在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缺乏邏輯推論思維),而在于中國傳統上以儒士大夫為首,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文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儒家思想重人倫不重實用是中國現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邏輯推論思維是中國未能發展出現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專制禁錮中國文人的思想導致中國現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舉、四民觀念等使中國人輕視科技進而導致現代科技未能形成
【解析】:在古代中國,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對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從材料信息可知,在李約瑟看來,傳統士大夫認為讀書才是“上品”,其他職業都屬于“下品”,科舉入仕才是人們實現自己價值的主要途徑,這是中國未能發展出現代科技的主要原因,故D項符合題意。A、C兩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李約瑟認為,“問題不在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故排除B項。
【答案】:D
(五)比較類選擇題
【命題特點】
比較就是將同類或者相近之間事物的對照,同類現象對照,也可以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相繼出現社會現象的比較,找出其內在的聯系和差異,還可以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間相似事件之間的比較,找出它們各種的異同。
【解題方法】
簡言之,就是找出最符合題目的選項。
一是注意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是"求同"還是"存異";
二是分清比較類型,明確是異同比較還是變化比較;
三是聯系所學,結合材料信息,在全面把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確立比較項,找到比較的著力點。
【同步練習】
哥白尼、牛頓和愛因斯坦被稱為近代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其理論的共同之處是
A.得到了科學實驗的驗證
B.改變了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識
C.推動了技術的重大突破
D.科學地概括出物質運動的定律
【解析】本題的設問是理論的共同之處。由所學知識可知,哥白尼根據自己的觀察分析而提 出日心說,被后來的實驗證明是錯誤的,沒有推動技術的重大突破,更不是科學的概括物質 運動的規律,故排除A.C.D 三項。但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原來托勒密的地心說,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牛頓的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改變了 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
【答案】B
三、選擇題四個技巧
1、排除法:
時間排除法
絕對詞語排除法
說法錯誤排除法
無關選項排除法
2、抓準“題眼”,快速推斷謹慎選
第一步,審題干,抓準“題眼”
第二步,根據題干中的“題眼”,分析選項
第三步,驗證結論。
3、定時空、明關鍵、題干選項對照選
第一步 定時空、明關鍵
第二步 題干選項對照
4、找準突破口,刪繁就簡穩準選
第一步 審標點——快分層
第二步 審轉折——知重點
第三步 審出處——明主題
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指導
一、審題方法
三審題干
一審
明確選擇范圍——審時、空、角度等限制條件
二審
明確中心內容及其內涵和外延——審關鍵詞
三審
明確考察意圖——審整體
三辨選項
一辨:是否符合歷史史實
二辨:是否符合題干主體內容
三辨: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
二、選擇題分類
(一)史料主旨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史料主旨類選擇題是以歷史典籍碑刻類以及最新的考古發現報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為載體而設計的考題,具有史料來源廣、原始性強、命題思路新、考查能力強、歷史主旨鮮明的特點。
【解題方法】解答一般運用“讀、找、聯、析”四步法解答。
“讀”就是閱讀題干文字史料,明確題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讀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內涵;
“找”是確定解答的關鍵詞,即求答項,明確求答的方向;
“聯”是根據解讀史料,確定題目考查的主干考點,關聯所學知識,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析”是據題干信息,遷移歷史知識和結論,分析備選項是否符合題干史料和題意要求,最后確定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注意:
有時材料太長,觀點隱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閱讀;
有時設問為否定式,需要標記設問關鍵詞;
常見的名詞在材料中有特定含義;
注意材料中時空限制和材料出處。
【同步練習】
“蓋以衙門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親、長隨、書辦、差役,嗜鴉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販賣之人,若不從此嚴起,彼正欲賣煙者為之源源接濟,安肯破獲以斷來路?是以開館應擬絞罪,律例早有明條,而歷年未聞絞過一人,辦過一案,幾使例同虛設,其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則徐奏折)。由此可見,林則徐認為禁煙的關鍵是
A.整頓吏治 B.禁止吸食
C.嚴懲販賣 D.斷絕外貿
【解析】“律例早有明條,而歷年未聞絞過一人,辦過一案,幾使例同虛設,其為包庇可知“說明林則徐認為鴉片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于吏治腐敗,官員縱容鴉片走私,因此選A。(吏治:官吏的作風和治績)
【答案】A
(二)文字材料情境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文字材料情境型選擇題一般是依托教材主干知識或重要歷史現象,運用文字材料敘述歷史現象或歷史結論,具有情境新、結論新的特點。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與文字史料型選擇題相似,但又有極大的不同。
讀:通過閱讀題干,確定歷史現象所涉及的歷史背景;
聯:根據題干情境,關聯相關歷史現象或歷史階段特征;
析:分析各備選項的內涵及其與題干情境的關系,運用歷史本質、歷史發展規律進行判斷和選擇。
【同步練習】
唐高宗時的薛元超以父蔭襲爵后擢任宰相,卻竟因“不以進士擢第”而抱憾終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屢困于場屋,曾賦詩說:“公道此時如不得,昭陵慟哭一生休。”這表明科舉制度的推行
A.強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觀念
B.打破了士族門閥勢力對官職的壟斷
C.改變了士人的仕途觀
D.為所有讀書人提供了入仕的平臺
【解析】從材料信息看,唐朝時期,許多人認為,只有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才能真正展示自己,即科舉入仕在士人心中地位至關重要,這說明科舉制度的推行改變了士人的仕途觀。故選C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士人崇儒入世”,故A項錯誤;B項與材料信息無關;D項與材料信息主旨不符。
【答案】C
(三)圖表類選擇題
【解題技巧】
1.“三看” :
①看圖表頭及出處:確定歷史事件、現象及歷史時期;
②看圖表中的項目:數據信息的時間、空間、數量的變化(升降);
③看圖表中的數據:觀縱橫變化并綜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現象。
2.“四注意” :
①注意圍繞數據而展開的描述性的語言;
②注意時間變化與數據變化的關系;
③注意分析數據變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數據變化的原因。
3.具體操作:
?曲線數據圖“邊邊角角看拐點”;
?柱狀數據圖“上下左右看趨勢”;
?表格數據圖“縱橫馳騁看變化”;
?餅狀數據圖“陰晴圓缺看大小”。
【同步練習】
根據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評價 | 出處 |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 《史記.李斯列傳》 |
“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 | 《漢書.主父偃傳》 |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 | 《封建論》 |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 《藏書》 |
A.秦始皇制定了統一的法律
B.秦建立了皇權至上的皇帝制
C.秦始皇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
D.高度評價秦朝的統一及制度
【解析】根據表格“明法度”、“海內為一”、“其為制,公之大者也。”等信息可知其高度評價秦朝的統一及郡縣制度、皇帝制度、法律制度,故選D項;僅《史記·李斯列傳》涉及秦朝制定法律,未全面表述材料,排除A項;《藏書》“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肯定秦建立了皇權至上的皇帝制,與材料中“明法度”、“海內為一”等關鍵詞無關,排除B項;“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反映了郡縣制下秦始皇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明法度”等關鍵詞無關,排除C項。
【答案】D
(四)概念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概念型選擇題指對歷史基本概念進行闡釋的選擇題。題干中常見的提示語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最準確的理解是”等。
【解題方法】
①背景分析法:歷史概念有其客觀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據歷史概念的時間和空間,聯系所學知識,直接選取合適的答案。
②本質定性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是什么”。凡是與題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質不同的就要被淘汰。
③時空定量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時間、使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在什么時空區間內存在,在什么范圍內適用”。
④理論分析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
【同步練習】
李約瑟在《中華文明科學史》中說:“中國之所以未能發展出現代的科技,問題不在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缺乏邏輯推論思維),而在于中國傳統上以儒士大夫為首,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文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儒家思想重人倫不重實用是中國現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邏輯推論思維是中國未能發展出現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專制禁錮中國文人的思想導致中國現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舉、四民觀念等使中國人輕視科技進而導致現代科技未能形成
【解析】:在古代中國,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對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從材料信息可知,在李約瑟看來,傳統士大夫認為讀書才是“上品”,其他職業都屬于“下品”,科舉入仕才是人們實現自己價值的主要途徑,這是中國未能發展出現代科技的主要原因,故D項符合題意。A、C兩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李約瑟認為,“問題不在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故排除B項。
【答案】:D
(五)比較類選擇題
【命題特點】
比較就是將同類或者相近之間事物的對照,同類現象對照,也可以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相繼出現社會現象的比較,找出其內在的聯系和差異,還可以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間相似事件之間的比較,找出它們各種的異同。
【解題方法】
簡言之,就是找出最符合題目的選項。
一是注意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是"求同"還是"存異";
二是分清比較類型,明確是異同比較還是變化比較;
三是聯系所學,結合材料信息,在全面把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確立比較項,找到比較的著力點。
【同步練習】
哥白尼、牛頓和愛因斯坦被稱為近代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其理論的共同之處是
A.得到了科學實驗的驗證
B.改變了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識
C.推動了技術的重大突破
D.科學地概括出物質運動的定律
【解析】本題的設問是理論的共同之處。由所學知識可知,哥白尼根據自己的觀察分析而提 出日心說,被后來的實驗證明是錯誤的,沒有推動技術的重大突破,更不是科學的概括物質 運動的規律,故排除A.C.D 三項。但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原來托勒密的地心說,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牛頓的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改變了 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
【答案】B
三、選擇題四個技巧
1、排除法:
時間排除法
絕對詞語排除法
說法錯誤排除法
無關選項排除法
2、抓準“題眼”,快速推斷謹慎選
第一步,審題干,抓準“題眼”
第二步,根據題干中的“題眼”,分析選項
第三步,驗證結論。
3、定時空、明關鍵、題干選項對照選
第一步 定時空、明關鍵
第二步 題干選項對照
4、找準突破口,刪繁就簡穩準選
第一步 審標點——快分層
第二步 審轉折——知重點
第三步 審出處——明主題
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指導
一、審題方法
三審題干
一審
明確選擇范圍——審時、空、角度等限制條件
二審
明確中心內容及其內涵和外延——審關鍵詞
三審
明確考察意圖——審整體
三辨選項
一辨:是否符合歷史史實
二辨:是否符合題干主體內容
三辨: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
二、選擇題分類
(一)史料主旨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史料主旨類選擇題是以歷史典籍碑刻類以及最新的考古發現報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為載體而設計的考題,具有史料來源廣、原始性強、命題思路新、考查能力強、歷史主旨鮮明的特點。
【解題方法】解答一般運用“讀、找、聯、析”四步法解答。
“讀”就是閱讀題干文字史料,明確題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讀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內涵;
“找”是確定解答的關鍵詞,即求答項,明確求答的方向;
“聯”是根據解讀史料,確定題目考查的主干考點,關聯所學知識,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析”是據題干信息,遷移歷史知識和結論,分析備選項是否符合題干史料和題意要求,最后確定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注意:
有時材料太長,觀點隱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閱讀;
有時設問為否定式,需要標記設問關鍵詞;
常見的名詞在材料中有特定含義;
注意材料中時空限制和材料出處。
【同步練習】
“蓋以衙門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親、長隨、書辦、差役,嗜鴉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販賣之人,若不從此嚴起,彼正欲賣煙者為之源源接濟,安肯破獲以斷來路?是以開館應擬絞罪,律例早有明條,而歷年未聞絞過一人,辦過一案,幾使例同虛設,其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則徐奏折)。由此可見,林則徐認為禁煙的關鍵是
A.整頓吏治 B.禁止吸食
C.嚴懲販賣 D.斷絕外貿
【解析】“律例早有明條,而歷年未聞絞過一人,辦過一案,幾使例同虛設,其為包庇可知“說明林則徐認為鴉片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于吏治腐敗,官員縱容鴉片走私,因此選A。(吏治:官吏的作風和治績)
【答案】A
(二)文字材料情境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文字材料情境型選擇題一般是依托教材主干知識或重要歷史現象,運用文字材料敘述歷史現象或歷史結論,具有情境新、結論新的特點。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與文字史料型選擇題相似,但又有極大的不同。
讀:通過閱讀題干,確定歷史現象所涉及的歷史背景;
聯:根據題干情境,關聯相關歷史現象或歷史階段特征;
析:分析各備選項的內涵及其與題干情境的關系,運用歷史本質、歷史發展規律進行判斷和選擇。
【同步練習】
唐高宗時的薛元超以父蔭襲爵后擢任宰相,卻竟因“不以進士擢第”而抱憾終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屢困于場屋,曾賦詩說:“公道此時如不得,昭陵慟哭一生休。”這表明科舉制度的推行
A.強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觀念
B.打破了士族門閥勢力對官職的壟斷
C.改變了士人的仕途觀
D.為所有讀書人提供了入仕的平臺
【解析】從材料信息看,唐朝時期,許多人認為,只有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才能真正展示自己,即科舉入仕在士人心中地位至關重要,這說明科舉制度的推行改變了士人的仕途觀。故選C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士人崇儒入世”,故A項錯誤;B項與材料信息無關;D項與材料信息主旨不符。
【答案】C
(三)圖表類選擇題
【解題技巧】
1.“三看” :
①看圖表頭及出處:確定歷史事件、現象及歷史時期;
②看圖表中的項目:數據信息的時間、空間、數量的變化(升降);
③看圖表中的數據:觀縱橫變化并綜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現象。
2.“四注意” :
①注意圍繞數據而展開的描述性的語言;
②注意時間變化與數據變化的關系;
③注意分析數據變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數據變化的原因。
3.具體操作:
?曲線數據圖“邊邊角角看拐點”;
?柱狀數據圖“上下左右看趨勢”;
?表格數據圖“縱橫馳騁看變化”;
?餅狀數據圖“陰晴圓缺看大小”。
【同步練習】
根據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評價 | 出處 |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 《史記.李斯列傳》 |
“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 | 《漢書.主父偃傳》 |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 | 《封建論》 |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 《藏書》 |
A.秦始皇制定了統一的法律
B.秦建立了皇權至上的皇帝制
C.秦始皇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
D.高度評價秦朝的統一及制度
【解析】根據表格“明法度”、“海內為一”、“其為制,公之大者也。”等信息可知其高度評價秦朝的統一及郡縣制度、皇帝制度、法律制度,故選D項;僅《史記·李斯列傳》涉及秦朝制定法律,未全面表述材料,排除A項;《藏書》“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肯定秦建立了皇權至上的皇帝制,與材料中“明法度”、“海內為一”等關鍵詞無關,排除B項;“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反映了郡縣制下秦始皇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明法度”等關鍵詞無關,排除C項。
【答案】D
(四)概念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概念型選擇題指對歷史基本概念進行闡釋的選擇題。題干中常見的提示語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最準確的理解是”等。
【解題方法】
①背景分析法:歷史概念有其客觀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據歷史概念的時間和空間,聯系所學知識,直接選取合適的答案。
②本質定性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是什么”。凡是與題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質不同的就要被淘汰。
③時空定量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時間、使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在什么時空區間內存在,在什么范圍內適用”。
④理論分析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
【同步練習】
李約瑟在《中華文明科學史》中說:“中國之所以未能發展出現代的科技,問題不在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缺乏邏輯推論思維),而在于中國傳統上以儒士大夫為首,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文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儒家思想重人倫不重實用是中國現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邏輯推論思維是中國未能發展出現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專制禁錮中國文人的思想導致中國現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舉、四民觀念等使中國人輕視科技進而導致現代科技未能形成
【解析】:在古代中國,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對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從材料信息可知,在李約瑟看來,傳統士大夫認為讀書才是“上品”,其他職業都屬于“下品”,科舉入仕才是人們實現自己價值的主要途徑,這是中國未能發展出現代科技的主要原因,故D項符合題意。A、C兩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李約瑟認為,“問題不在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故排除B項。
【答案】:D
(五)比較類選擇題
【命題特點】
比較就是將同類或者相近之間事物的對照,同類現象對照,也可以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相繼出現社會現象的比較,找出其內在的聯系和差異,還可以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間相似事件之間的比較,找出它們各種的異同。
【解題方法】
簡言之,就是找出最符合題目的選項。
一是注意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是"求同"還是"存異";
二是分清比較類型,明確是異同比較還是變化比較;
三是聯系所學,結合材料信息,在全面把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確立比較項,找到比較的著力點。
【同步練習】
哥白尼、牛頓和愛因斯坦被稱為近代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其理論的共同之處是
A.得到了科學實驗的驗證
B.改變了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識
C.推動了技術的重大突破
D.科學地概括出物質運動的定律
【解析】本題的設問是理論的共同之處。由所學知識可知,哥白尼根據自己的觀察分析而提 出日心說,被后來的實驗證明是錯誤的,沒有推動技術的重大突破,更不是科學的概括物質 運動的規律,故排除A.C.D 三項。但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原來托勒密的地心說,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牛頓的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改變了 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
【答案】B
三、選擇題四個技巧
1、排除法:
時間排除法
絕對詞語排除法
說法錯誤排除法
無關選項排除法
2、抓準“題眼”,快速推斷謹慎選
第一步,審題干,抓準“題眼”
第二步,根據題干中的“題眼”,分析選項
第三步,驗證結論。
3、定時空、明關鍵、題干選項對照選
第一步 定時空、明關鍵
第二步 題干選項對照
4、找準突破口,刪繁就簡穩準選
第一步 審標點——快分層
第二步 審轉折——知重點
第三步 審出處——明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