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核細胞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原核細胞沒有線粒體與葉綠體,因此不能進行有氧呼吸與光合作用。錯。有氧呼吸分三個過程: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第二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基質 ,第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內膜,故主要發生在線粒體。原核細胞(藍細菌舊稱藍藻、光合細菌)無葉綠體也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需氧型的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也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主要在細胞質基質和細胞膜上進行。2.水綿、藍細菌(舊稱)藍藻、黑藻,硝化細菌都屬于自養型的原核生物。錯。水綿、黑藻是真核生物,藍藻(藍細菌),硝化細菌是原核生物。同化作用可以分為自養型和異養型。自養型是指自身通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機物的生物 。異養型是指自身不能合成有機物 ,只能利用現成有機物的生物。以上4種生物水綿、藍細菌(藍藻)、黑藻能進行光合作用,硝化細菌能進行化能合成作用,都是是自養型生物。3.胰島素、抗體、淋巴因子都能在一定條件下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對。胰島素、抗體是蛋白質,淋巴因子(屬于細胞因子)是多肽類物質,它們都含有肽鍵。在堿性條件下,只要至少有兩個肽鍵(與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破壞與否無關)就可以和 Cu2+發生絡合反應生產紫色產物。4.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個氨基與一個羧基,并且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每一條肽鏈至少含有一個游離的氨基與一個游離的羧基。錯。氨基酸至少含有一個氨基一個羧基,其他氨基和羧基均在 R 基團上。每條肽鏈的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5.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細胞中通常同時含有DNA與RNA,并且其遺傳物質都是DNA。對。細胞結構生物,無論原核生物還是真核生物(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除外)既有 DNA 又有 RNA,DNA就是遺傳物質。非細胞結構生物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 DNA 或者 RNA,含有什么核酸什么核酸就是遺傳物質。根據病毒含的遺傳物質病毒分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對。淀粉、半乳糖、糖原都是糖類,糖類只含有 C、H、O。另外脂質中的脂肪也只含 C、H、O。7.水不僅是細胞代謝所需的原料 ,也是細胞代謝的產物 ,如有氧呼吸 、蛋白質與 DNA 的合成過程中都有水的生成。對。水是良好的溶劑,很多細胞代謝是在水環境中進行,一些代謝還有水參與,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解反應等。同時細胞代謝也會產生水,如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產生水 ,氨基酸脫水縮合產生水。8.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是細胞膜的功能特性,這一特性與細胞間的融合、細胞的變形運動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動密切相關。錯。生物膜的結構特性是具有流動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流動性的實例:動物細胞雜交、原生質體的融合、胞吞、胞吐、變形蟲的變形運動、吞噬細胞吞噬抗原等9.細胞膜、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液泡、細胞核、內質網與高爾基體等都是膜結構的細胞器。錯。細胞器可以根據膜的層數分為雙層膜結構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單層膜結構細胞器(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溶酶體)、無膜結構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細胞膜單層,核膜雙層,但不是細胞器。10.染色質與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物質在不同時期呈現的兩種不同形態。對。染色體和染色質都是由 DNA 和蛋白質(組蛋白)構成。染色體是在細胞分裂(除無絲分裂。無絲分裂無染色體和紡垂體出現 ,但遺傳物質發生了復制 )的前期由染色質縮短變粗形成。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是:中期。一條染色體上有 1 個 DNA 或 2 個 DNA(含姐妹染色單體)。11.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該細胞沒有發生質壁分離,則該細胞一定是死細胞。錯。通常判斷植物細胞是否存活的方法有 :質璧分離和觀察細胞質的流動 。質璧分離是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和故活的動物細胞不會發生質璧分離,但會發生滲透作用。12.如果用單層磷脂分子構成的脂球體來包裹某種藥物,則該藥物應該屬于脂溶性的。對。該種藥物能夠進入磷脂分子構成的脂球體,根據相似相溶,該藥物應該屬于脂溶性的。13.在做溫度影響酶的活性的實驗中 ,若某兩支試管的反應速率相同,在其他條件均相同的條件下 ,可判斷這兩支試管的所處的環境溫度也一定是相同的。錯。在最適溫度兩側存在反應速率相同兩個溫度。與此類似,生長素的促進作用(如生根)相同的濃度可以不同。14.如果以淀粉為底物 ,以淀粉酶為催化劑探究溫度影響酶活性的實驗 ,則酶促反應的速率既可以通過碘液檢測淀粉的分解速率,也可以通過斐林試劑檢測淀粉水解產物的生成速率。錯。可以用碘液來檢測淀粉的分解速度,但斐林試劑來檢測產物的生成量 ,需要沸水加熱,會干擾自變量對實驗的影響。15.競爭性抑制劑會與底物競爭酶的活性部位,非競爭性抑制劑則是與酶活性部位以外部位結合而改變活性部位的結構,使酶活性下降。據此可判斷,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底物濃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來越弱的是加入的競爭性抑制劑。對。競爭性抑制劑和底物結構很相似,共同競爭酶的活性部位 ,底物濃度也高,與酶活性部位結合的概率就越大,則競爭性抑制劑的抑制作用就越弱 。非競爭性抑制劑是改變酶活性部位的結構,與底物濃度無關,而與非競爭性抑制劑的多少有關。16.ATP在細胞內含量并不高,活細胞都能產生ATP,也都會消耗 ATP。對。ATP在細胞中含量很少,在細胞內很容易合成也很容易分解 ,處于動態平衡之中 。合成ATP主要是光合作用(場所:葉綠體類囊體進行光反應)和呼吸作用(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內膜和基質 )。所有活細胞均能進行呼吸作用,所以都能合成 ATP。合成的 ATP在細胞中被轉化為化學能、光能、電能、機械能等而消耗。光反應產生的 ATP只能用于暗反應,呼吸作用產生的 ATP可以用于其他各種生命活動。ATP去掉兩個磷酸基團就是 AMP(一磷酸腺苷,腺嘌呤核糖核苷酸。17.在有氧呼吸過程的第三個階段,[H]與O2結合生成水,在無氧呼吸過程中,則沒有此過程。據此,是否有[H]的產生,可以作為判斷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依據。錯。無氧呼吸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相同,產生了[H],與有氧呼吸不同的是:[H]還原丙酮酸形成乳酸或者酒精、二氧化碳。1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時 ,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測 CO2 的產生,但可以用重鉻酸鉀來檢測乙醇。錯。檢測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渾濁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藍(由藍變綠再變黃的時間)溶液。酒精的檢測用酸性條件下的重鉻酸鉀(橙色變成灰綠色 )。19.植物細胞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在類囊體膜上進行 ,暗反應(碳反應)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 ;呼吸作用的第一階段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錯。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光反應發生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其上含有吸收、傳遞、轉化(利用)光能的色素和酶。暗反應發生在葉綠體基質中 ,由多種酶催化發生 。呼吸作用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有氧呼吸分為 3 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細胞質基質 、第二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基質 、第三階段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無氧呼吸只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20.測得某油料作物的種子萌發時產生的 CO2 與消耗的 O2 的體積相等 ,則該萌發種子在測定條件下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錯。底物是葡萄糖只進行有氧呼吸時產生的 CO2 與消耗的 O2 的體積相等。脂肪中 C、H 比例高,氧化分解時消耗的 O2相對比較多,釋放的能量多。油料作物(含脂肪多)如果只進行有氧呼吸 ,消耗的 O2 大于產生的 CO2。如果產生的 CO2 與消耗的O2 的體積相等,就說明還進行無氧呼吸。21.在光合作用的相關實驗中,可以通過測定綠色植物在光照條件下 CO2 的吸收量、 O2 釋放量以及有機物的積累量來體現植物實際光合作用的強度。錯。對于植物來說,真正光合速率很難測量,通常用凈光合速率(表觀光合速率)來衡量真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可以用 CO2 的吸收量、 O2 釋放量以及有機物的積累量來代表。真正光合速率 =凈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用 CO2 的固定量(CO2 的吸收量+呼吸產生的 CO2 量) 2 產生量(O2 釋放量+呼吸作用消耗 O2 量)、O以及有機物的合成量(積累量 +呼吸消耗量)來代表。22.給植物施用有機肥,不僅能為植物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無機鹽,還能為植物生命活動提供CO2 與能量。錯。有機肥經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以產生無機鹽和 CO2,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與此產生的能量是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掉。植物只能利用光能,不能利用環境中的熱能,故生態系統的能量只能流動,不能循環。23.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增加與DNA數量的增加不可能發生在細胞周期的同一個時期;DNA數目的減半與染色體數目的減半可以發生在細胞周期的同一時期。對。細胞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發生在有絲分裂后期, DNA 數目加倍發生于間期的染色體復制,染色體數目的增加與 DNA 數量的增加不可能發生在細胞周期的同一個時期。DNA 數目的減半與染色體數目的減半均發生在末期。24.在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都會出現赤道板,但只有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末期才會出現細胞板。錯。赤道板是一個空間結構,不是實際存在的結構,不會出現。細胞板是一個真是存在的結構 ,在植物有絲分裂的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擴展形成細胞壁。該時期高爾基體比較活躍。25.一個處于細胞周期中的細胞 ,如果堿基 T 與 U 被大量利用,則該細胞不可能處于細胞周期的分裂期。對。堿基 T 大量被利用,說明在進行 DNA 的復制;堿基 U 大量被利用,說明在進行大量 RNA 合成(轉錄)。DNA 的復制和轉錄需要解旋,在分裂期染色體高度螺旋化,不容易解旋,所以不進行 DNA 的復制和轉錄。26.某一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中 ,如果有一染色體上的兩條染色單體的基因不相同,如分別為 A 與 a,則該細胞在分裂過程中很可能發生了基因突變。對。姐妹染色單體的 DNA 是由親代 DNA 根據半保留復制形成的 ,通常情況下 DNA 完全相同,所以基因也相同。如果姐妹染色單體相同位置含不同基因可能發生了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 。但有絲分裂不會發生交叉互換而基因重組。27.某正常分裂中的細胞如果含有兩條 Y 染色體,則該細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級精母細胞。對。初級精母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 X 和 Y ,Y染色體含有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在同一個著絲點上,只有一條 Y染色體。含有兩條 Y 染色體是:有絲分裂的后期、次級精母細胞的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能)。28.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細胞的癌變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細胞的凋亡是細胞生存環境惡化的結果。錯。細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奢侈基因選擇表達。細胞癌變的原因是:接觸致癌因子導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 ,變成不受機體控制惡性增殖的癌細胞 。細胞凋亡是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現象,是利于機體的主動死亡。生存環境惡化導致的死亡是細胞壞死,對機體有害。29.胚胎干細胞具有分化成各種組織器官的能力,這說明了胚胎干細胞的全能性。對。胚胎干細胞分化程度低,能否分化成各種組織器官,最終形成新個體,說明胚胎干細胞具有全能性。所以胚胎分割時最好選用桑葚胚和囊胚期(內細胞團,即是胚胎干細胞,全能性很高 )。30.對于呼吸作用來說,有 H2O 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 CO2 生成一定不是乳酸發酵。有酒精生成的呼吸一定有無氧呼吸,動物細胞無氧呼吸一定不會產生酒精。對。對于呼吸作用來說,只有有氧呼吸第三階段才生成水 。產生 CO2 可以是有氧呼吸(第二階段)或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無氧呼吸產生乳酸時,不產生 CO2。動物和人無氧呼吸只產生乳酸。31.主動運輸一定需要載體、消耗能量,需要載體的運輸一定是主動運輸。錯。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需要能量,可逆濃度差運輸。自由擴散不需要載體蛋白 ,不需要能量,只能由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 。協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或者通道蛋白 ,不需要能量,只能由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 。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統稱被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的運輸可以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32.利用 U 形管做滲透作用實驗 (U 形管中間用半透膜隔開)時,當管的兩側液面不再變化時 ,U 形管兩側溶液的濃度一定相等。錯。當滲透作用產生的拉力和液面差產生的壓力相等的時候,水分子進出 U 形管相等。此時液面高一側濃度大于液面低的一側。33.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酶的催化作用既可發生在細胞內,也可以發生在細胞外。錯。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 RNA)。幾乎所有細胞都能合成酶。由于酶絕大多數是蛋白質 ,所以所有活細胞均能合成蛋白質 ,蛋白質的合成需要經過轉錄和翻譯過程,因此幾乎所有活細胞均能轉錄和翻譯。合成的酶可以在細胞內發揮作用(胞內酶:呼吸酶、 ATP合成酶等),也可以在細胞外發揮作用(胞外酶 :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類 )。34.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但不一定含有液泡與葉綠體;動物細胞含有中心體,但不一定含有線粒體。對。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其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植物去除細胞壁后剩下的部分稱為原生質體。細菌、真菌也含有細胞壁,但成份分別是肽聚糖、殼多糖(幾丁質 )。液泡主要存在雨于成熟的植物細胞,葉綠體主要存在葉肉細胞和部分幼嫩的果實 。植物細胞的根尖分生區無葉綠體和液泡。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含有中心體,與細胞分裂有關。厭氧動物(蛔蟲)就無線粒體。35.根據胰島素基因制作的基因探針,僅有胰島 B 細胞中的 DNA 與 RNA 能與之形成雜交分子,而其他細胞中只有 DNA 能與之形成雜交分子。對。所有組織細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包括胰島素基因),所有細胞中的胰島素基因均能和胰島素基因探針雜交。因為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胰島素基因只在胰島 B 細胞中表達形成相應 mRNA,才能與胰島素基因探針進行 DNA-RNA 雜交。36.多細胞生物個體的衰老與細胞的衰老過程密切相關,個體衰老過程是組成個體的細胞的衰老過程 ,但未衰老的個體中也有細胞的衰老。對。多細胞生物體的衰老是組成生物的細胞普遍衰老的結果。多細胞生物體的每時每刻都有細胞的衰老。37.將植物細胞的原生質體置于高濃度的蔗糖溶液中,該原生質體將會發生質壁分離現象。錯。原生質體無細胞壁,高濃度的環境中會發生滲透作用失水,但不存在質璧分離現象。38.基因型為 AaBb 的個體測交 ,后代表現型比例為 3:1 或 1:2:1,則該遺傳可以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對。雜合子測交后代表現型出現 1:1:1:1,就說明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3:1 或 1:2:1 是因為兩對基因共同作用決定一種性狀的結果。39.基因型為 AaBb 的個體自交,后代出現3:1 的比例,則這兩對基因的遺傳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錯。生物的性狀可能受多對基因控制,出現基因互作的現象 。如果這兩對基因位于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那么就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自交后代就會出現 9(A_B_): 3(A_bb):3(aaB_):1(aabb) ,如果 A_B_和 A_bb決定一種性狀,aaB_和aabb決定另外一種性狀 ,那么也就是說后代出現性狀分離比為 3:1。判斷是否滿足分離定律和自由自合定律不能僅僅看后代的分離比,還要綜合分析。40.一對等位基因(AaAa)如果位于 XY 的同源區段,則這對基因控制的性狀在后代中的表現與性別無關。錯。假設親本的基因型為 XaXa×XaYA,則產生的后代為XaXa,XaYA,依然表現和性別相關聯。41.某一對等位基因(Aa)如果只位于 X 染色體上, Y 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則該性狀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的分離定律。錯。分離定律產生的原因是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成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在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成對的性染色體分離,所以性染色體上的基因也隨著性染色體分離 ,所以應遵循分離定律。42.若含 X 染色體的隱性基因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果 ,則自然界中找不到該隱性性狀的雌性個體,但可以有雄性隱性性狀個體的存在。對。如果隱性性狀的雌性個體存在,其基因應為 XaXa,其中 Xa 肯定一個來自父方,而父方的隱性基因的雄配子致死,不可能存在。但可以存在隱性性狀的個體一定是雄性個體( XaY),其 Xa 來自于母本的雌配子(不致死)。43.某一處于分裂后期的細胞 ,同源染色體正在移向兩極 ,同時細胞質也在進行均等的分配 ,則該細胞一定是初級精母細胞。對。同源染色體移向兩極,即同源染色體分離,就是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初級精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細胞質均等分裂,初級卵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細胞質不均等分裂。44.基因型為 AaBb 的一個精原細胞 ,產生了 2 個 AB 2 個 ab 的配子,則這兩對等位基因一定不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錯。如果兩對基因位于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減數分裂時 A 與 B 的染色體組合形成初級精母細胞 ,則產生 2 個 AB 的精子,a 與 b 的染色體組合形成初級精母細胞 ,則產生 2 個 ab 的精子。如果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A 與 B 連鎖(位于一條染色體上, a 與b 連鎖,則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兩個分別含 AB和 ab 的次級精母細胞,這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再經減數第二次分裂分別產生 2 個 AB 和 2 個 ab 的精子。一個雜合子的精原細胞,如果不發生交叉互換,只產生兩種精子;如果交叉互換則產生四種精子。45.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生下了一個患病的女孩,則該致病基因一定是隱性且位于常染色體上。對。通常情況下:正常生出患病,患病為隱性。如果是伴 X 隱性,則患病女兒父親一定患病 ,而父親不患病,則應該是常染色隱性遺傳。特殊的情況:如果該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同源區段,則 X 與 Y 上都有基因,如果這對夫婦的基因型為:XAXa、XaYA 的雜合子,則可以生出XaXa 患病的個體。但這種情況我們通常不考慮,同學們有一個簡單的認識就可以了。46.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體雜交得 F1,F1 自交得 F2,則 F2 中表現型與親本表現型不同的個體所占的理論比為 6/16。錯。相對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可以有兩種情況:①AABB×aabb、②AAbb×aaBB,第①種情況與親本不同的是一顯一隱和一隱一顯占 6/16,第②種情況 F2 與親本不同的是雙顯和雙隱占 10/16。47.一個基因型為AaXbY的果蠅,產生了一個AaaXb的精子,則與此同時產生的另三個精子的基因型為AXb、Y、Y。對。AaaXb 的精子顯然 Aaa 不正常,含有同源染色體,說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含 A 和 a 的同源染色體移向一極;含有aa 說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含 a 的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沒有分離 ,而是同時移向一極。那么按照上面的推理,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 (AA)(aa)( XbXb)和(YY)的次級精母細胞,減數第二次分裂后就分別產生 AaaXb、AXb 和 Y、Y 的精子。48.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XbXbY(色盲)的兒子。如果異常的原因是夫婦中的一方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發生了一次差錯之故,則這次差錯一定發生在父方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過程中。錯。根據伴性遺傳的分析:該對夫婦的基因應為:XBXb×XBY,產生 XbXbY 的兒子 Y 染色體一定來自父親,又由于父親沒有 Xb,所以他產生的原因是其母親產生了 XbXb 雌配子。XBXb 母本產生XbXb 的雌配子是由于減數第二次分裂時含 b 基因的 X 姐妹染色單體沒有分開。49.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中核 DNA 與染色體數目之比為 2 的時期包括 G2 期、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前期與中期。對。細胞中核 DNA 與染色體數目之比為 2,就說明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減數分裂含姐妹染色單體的時期是減數第一分裂間期的 G2 期(該時期通常不考慮 )、MI、MII前期、MII 中期。50.基因型同為 Aa 的雌雄個體,產生的含 A的精子與含 a 的卵細胞的數目之比為 1:1。錯。自然狀態下一個雄性個體產生的精子數目遠多余一個雌性個體產生的卵細胞數目。應該改為基因型Aa 的個體產生 A 與 a 的精子(卵細胞)數目之比為 1:1。51.某二倍體生物在細胞分裂后期含有 10 條染色體,則該細胞一定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錯。后期分為有絲分裂后期, MI 后期、MII 后期。含有 10 條染色體如果是有絲分裂后期,則產生的體細胞只有 5 條染色體,則不可能為二倍體生物 ;如果是 MI 后期,則體細胞就是 10 條染色體,可以滿足時二倍體生物;MII 后期由于著絲點分裂 ,染色體加倍,染色體 10 條則一個生殖細胞 5 條,所以體細胞 10 條,可以滿足二倍體生物。52.基因型為 AABB 的個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了某種變化,使得一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上的Aa,則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的這種變化可能是基因突變,也可能是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對。一條染色體上的兩個姐妹染色單體上的 DNA 是一個 DNA 經過半保留復制合成的 ,通常情況下應該是含相同的基因。但是如果含不同基因通常有兩種可能:基因突變(不管何種分裂何種基因型都可能)、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叉(雜合子發生減數分裂 )。53.在正常情況下,同時含有 2 條 X 染色體的細胞一定不可能出現在雄性個體中。錯。由于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會出現含有兩條 X 染色體(XXY)的雄性個體。產生這種原因是:減數分裂不正常形成的精子或者卵細胞多了一條 X 染色體。54.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妻子的父母都表現正常,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親是患者。則這對夫婦生育一個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12;若他們的第一胎生了一個白化病的男孩,則他們再生一個患白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8。對。首先要確定這一對夫婦的基因型,假如以 A、a 代表相關的基因。白化病可以判斷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①女性的父母基因型都是 Aa,而自己正常,基因型可能性就是 1/3AA、2/3Aa;丈夫母親患病而自己正常,基因型就是 Aa,這樣生一個患病孩子的概率就是 2/3×1/4=1/6,故患病男孩的概率為 1/12。②他們生了一個白化病的男孩,則他們的基因型都是 Aa,則生一個白化病男孩的概率為 1/4×1/2=1/8。55.DNA不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但一切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對。生物的遺傳物質是核酸,包括 DNA 和 RNA。細胞結構生物(原核和真核)既含有 DNA 又含有 RNA,遺傳物質是DNA(RNA 而是協助遺傳物質的表達 ,不是遺傳物質) 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DNA 或者 RNA),含那種核酸,遺傳物質就是哪一種。根據遺傳物質物質(核酸)的不同,病毒分為 DNA 病毒(噬菌體)和 RNA 病毒(煙草花葉病毒、車前草病毒、 SARS、HIV、流感病毒等)。56.在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型與加熱殺死的 S 型菌混合產生了 S 型,56.R其生理基礎是發生了基因重組。對。該題有點難以理解。該現象與轉導過程相似,轉導是指通過病毒將一個宿主的 DNA 轉移到另一個宿主的細胞中而引起的基因重組現象 。57.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 ,同位素標記是一種基本的技術 。在侵染實驗前首先要獲得同時含有與標記的噬菌體。錯。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的原理是:把 DNA 和蛋白質單獨地、直接地分離開,然后看其遺傳效應。所以本實驗應該設兩組實驗分別標記蛋白質 (35S)和 DNA(32P)。注意病毒因為是營寄生生活,不能用培養基直接來標記。58.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不僅直接證明了 DNA 是遺傳物質,也直接證明了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錯。該實驗直接能證明 DNA 是遺傳物質,但蛋白質沒有直接證明 ,因為侵入噬菌體的是 DNA,而不是蛋白質。59.解旋酶、 DNA 聚合酶、 DNA 連接酶、限制性內切酶都能作用于 DNA 分子,它們的作用部位都是相同的。錯。解旋酶作用的是氫鍵,使之斷裂(PCR 過程中高溫也會使氫鍵斷裂 );DNA 聚合酶是使多個游離的脫氧核苷酸通過形成磷酸二酯鍵聚合在一起合成 DNA;DNA 連接酶是將連個含黏性末端或平末端的 DNA片段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起來 。限制酶是識別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點切割DNA,使 DNA 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注意這三個都只能作用DNA,不能作用 RNA。60.一條 DNA 與 RNA 的雜交分子, DNA 單鏈含 ATGC 4 種堿基,60.其則該雜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 8 種,堿基 5 種;在非人為控制條件下,該雜交分子一定是在轉錄的過程中形成的。錯。DNA 含有 4 中堿基,就含有 4 中脫氧核苷酸,RNA 上有 4 堿基,含有 4 種核糖核苷酸。堿基有 ATGCU5 種。在非人為控制條件下, DNA 與 RNA 結合可能在轉錄或逆轉錄。61.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骨架;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成的長鏈是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對。所有生物膜都是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的基本骨架,蛋白質或鑲、或嵌、或貫穿在磷脂雙分子層中,糖與蛋白質形成糖蛋白 ,與磷脂結合形成糖脂 。磷脂和蛋白質是可以運動 ,導致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部分細胞膜(動物細胞)還含有膽固醇。62.每個 DNA 分子上的堿基排列順序是一定的,其中蘊含了遺傳信息,從而保持了物種的遺傳特性。對。每個 DNA 都含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序列),攜帶著特定遺傳信息 ,決定特定的性狀,從而保持了物質遺傳的特性。63.已知某雙鏈DNA分子的一條鏈中(A+C)/(T+G)=0.25,(A+T)/(G+C)=0.25,則同樣是這兩個比例在該DNA分子的另一條鏈中的比例為4與0.25,在整個DNA分子中是1與0.25。對。假設 DNA 的這兩條鏈分別叫 1 號鏈和2 號鏈,則 A 表示兩條鏈的所有堿基數 ,A1 表示 1 號鏈中 A 的數目,其他同理。(A1+C1)/(T1+G1)=0.25, 1+T1)/(G1+C1)=0.25,則(A2+C2)/(T2+G2)=(T1+G1)/(A1+C1)=1/0.25=4,(A 2+T2)/(G2+C2)=(A1+T1)/(G1+C1)=0.25。整個 DNA 分子中 A=T,G=C,(A+C)/(T+G)=1,由數學關系 a/b=c/d=(a+c)/(b+d)得(A1+T1)/(G1+C1)=(A2+T2)/(G2+C2)=(A1+T1+G1+C1)/(G1+C1+G2+C2)=(A+T)/(G+C)=0.2564.一條含有不含32P標記的雙鏈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原料中經過n次復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為2n-2。錯。DNA 在含有 32P 的脫氧核苷酸原料復制 n 次后形成 2n 個 DNA,其中只有最初模板鏈的那 2 個 DNA 中一條鏈含 31P,一條鏈含 32P,其他 DNA 兩條鏈都是32P,所以含 32P 的 DNA 為 2n 個,只含 32P 的 DNA 為0 個;含 31P 的 DNA 為 2 個,只含 31P 的 DNA 為 0 個。65.基因是有遺傳效果的 DNA 片段,基因對性狀的決定都是通過基因控制結構蛋白的合成實現的。錯。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 DNA 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有兩種情況:①控制(結構)蛋白質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如鐮刀形細胞貧血癥;②控制酶的合成從而間接影響代謝來控制性狀。66.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性狀的改變;導致性狀改變的基因突變不一定能遺傳給子代。對。基因突變后基因結構必然改變,但性狀不一定改變。可能情況:①密碼子的簡并性(突變后的密碼子和原來的密碼子決定同一種氨基酸或者同一種氨基酸可以由不同的密碼子決定 );②隱性突變(顯性性狀的純合子發生隱性突變為雜合子,由于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有顯性作用,還是顯性性狀);③突變在非編碼序列(非編碼區和內含子)(由于非編碼序列最終不參與蛋白質的合成)。67.人體細胞中的某基因的堿基對數為 N,則由其轉錄成的 mRNA 的堿基數等于 N,由其翻譯形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數目等于 N/3N/3。錯。人體基因未真核基因,其中包括非編碼序列(非編碼區和內含子)不編碼蛋白質,因此以上關系應該是在都編碼蛋白質的情況下最多的 mRNA 和氨基酸數目。68.轉運 RNA 與 mRNA 的基本單位相同,但前者是雙鏈 ,后者是單鏈 ,且轉運 RNA 是由三個堿基組成的。錯。tRNA 和 mRNA 都是 RNA,其單體都是核糖核苷酸。tRNA 和 mRNA 都是單鏈。tRNA 類似于三葉草結構,有三個堿基和密碼子互不配對,叫做反密碼子,并不代表著tRNA 只有三個堿基組成。69.某細胞中,一條還未完成轉錄的 mRNA 已有核糖體與之結合,并翻譯合成蛋白質,則該細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細胞。對。真核細胞基因表達過程是:先轉錄(細胞核)后翻譯(細胞質中核糖體)。而原核細胞是邊轉錄邊翻譯。轉錄出來的 mRNA 可以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翻譯,從而提高蛋白質的翻譯效率。70.堿基間的互補配對現象可能發生在染色體、核糖體、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等結構中。對。在中心法則的任何過程都會發生堿基互不配對。細胞核(染色體)上發生 DNA 的復制和轉錄發生堿基互補配對,核糖體翻譯時發生密碼子與反密碼子互補配對,線粒體、葉綠體中有質 DNA,能轉錄翻譯而發生堿基互補配對。71.人體的不同細胞中, mRNA 存在特異性差異,但 tRNA 則沒有特異性差異。對。人體的不同細胞都是由受精卵有絲分裂產生并分化而來,因此含的遺傳物質(DNA)相同,但是奢侈基因選擇性的表達 ,形成不同的mRNA,翻譯成不同的蛋白質 ,從而決定細胞的不同性狀(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而 tRNA 的種類卻相同。一種 tRNA 只能攜帶一種氨基酸 ,一種密碼子只能決定一種氨基酸 (反過來說呢?)72.生物的表現型是由基因型決定的。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表現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錯。生物的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型相同,環境不同,表現型不一定相同。表現型相同,基因也不一定相同(顯性性狀可以是顯性純合子和雜合子 )。73.一種氨基酸有多種密碼子,一種密碼子也可以決定不同的氨基酸。錯。一種氨基酸有多種密碼子決定,但一種密碼子只能決定一種氨基酸。74.基因突變會產生新的基因 ,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 ;基因重組不產生新的基因 ,但會形成新的基因型。對。基因突變產生新的基因,這個基因是原來基因的等位基因 (突變只是決定不同表現類型 ,比如以前決定紅色,突變后還是決定顏色,只是紅色以外的其他顏色 ),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基因突變只是突變中一種類型,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不產生新的基因,但是會形成不同的基因型。染色體變異也不會產生新的基因,只是會改變基因的數目和排列順序,往往對生物是有害的。75.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對。n 對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考慮交叉互換基因重組產生 2n 種配子,自交后代產生的基因型種類可以達到 3n 種之多,如果再考慮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組 ,類型就更多了,所以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子女之間表現型不同主要就是基因重組的結果)。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產生新的性狀,新的性狀的產生必須通過基因突變,所以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76.六倍體小麥通過花藥離體培養培育成的個體是三倍體。錯。單倍體是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由配子發育而來,無論含有幾個染色體組 ,都是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的個體,所以都是單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含有幾(奇數/偶數)個染色體組,就是幾倍體。含一個染色體組個體就只可能是單倍體。77.單倍體細胞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 ,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 ;多倍體是否可育取決于細胞中染色體組數是否成雙,如果染色體組數是偶數可育,如果是奇數則不可育。錯。單倍體不一定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單倍體通常是植株弱小 ,高度不育。對于同源多倍體來說 ,多倍體是否可育取決于細胞中染色體組數是否成雙 ,如果染色體組數是偶數可育 ,如果是奇數則不可育 。而對于異源多倍體,就不一定正確。舉一個二倍體作為例子(多倍體同理):白菜與甘藍的配子融合得到二倍體 (一個染色體組來自白菜配子 ,一個來自甘藍配子),由于無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聯會會紊亂,就不能產生配子,所以不可育。78.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無論是同源染色體還是非同源染色體間都可能發生部分的交叉互換,這種交換屬于基因重組。錯。減數分裂時如果是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則是基因重組。如果是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則是染色變異(易位)。79.在調查人類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及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 ,選擇的調查對象都應該包括隨機取樣的所有個體。錯。調查遺傳病的發病率應該在人群中隨機取樣,并且具有一定的樣本容量從而才有代表性 。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應該調查患者家庭的系譜圖。通常調查單基因遺傳病,不調查多基因遺傳病(易受環境影響等)80.遺傳病往往表現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與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遺傳病。對。遺傳病是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所以往往表現為家族性,出生時遺傳物質就改變,往往表現為先天性 。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遺傳病 ,例如一種先天性白內障是由于孕期母體感染了風疹病毒引起的,遺傳物質并沒有改變 ,所以不屬于遺傳病 。家族性疾病也不一定是遺傳病,如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就是表現出家族性,是因為缺碘引起的,不可以遺傳給后代。81.在遺傳學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測交、雜交等方法都能用來判斷基因的顯隱性。錯。自交后代如果出現新的性狀,則新的性狀為隱性 。一對相對性狀進行雜交 ,如果后代只出現一種性狀 ,則這種性狀為顯性。測交無法判斷顯隱性,主要是用來測顯性性狀個體的基因型或配子的類型及比例。82.讓高桿抗病(DDTT)與矮桿不抗病(ddtt)的小麥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可從F2開始,選擇矮桿抗病的類型連續自交,從后代中篩選出純種的矮桿抗病品種。類似地,用白色長毛(AABB)與黑色短毛(aabb)的兔進行雜交得到F1,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得F2,從F2開始,在每一代中選擇黑色長毛(aaB-)雌雄兔進行交配,選擇出純種的黑色長毛兔新品種。錯。植物雜交育種為了獲得純合子就用連續自交育種最方便,以上育種步驟是對的。但對于動物來說,就說不是 F2 中滿足性狀的進行自由交配,而只要選雄性的作為父本進行測交看后代就可以判斷是否是純種。(想一想為什么選雄性的來檢測是否純種好呢?如果要測母本是純種的,該種動物應該繁殖速度快 ),如果動物按照以上育種 ,通過后代還是無法判斷親本哪一個是純種。83.雜交育種與轉基因育種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是基因重組 ;誘變育種依據的原理是基因突變 ;單倍體育種與多倍體育種依據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84.紫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 ,F1 均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 ,且紫花與白花的分離比是 9:7。據此推測,兩個白花植株雜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錯。由 F2 代可以知道花色性狀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假如以 A、a 和 B、b 表示),并且遵循自由組合定律,雙顯性(A_B_)表現為紫花,非雙顯(A_bb,aaB_,aabb)表現為白花。雙親只要分別含 A 和 B 基因的白花雜交后代A_B_就會有 A_B_的紫花。85.果蠅X染色體的部分缺失可能會導致純合致死效應,這種效應可能是完全致死的,也可能是部分致死的。一只雄果蠅由于輻射而導致產生的精子中的X染色體均是有缺失的。現將該雄果蠅與正常雌果蠅雜交得到F1,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果蠅的比例為2:1。由此可推知,這種X染色體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應。假設 X 染色體缺失用 X—表示, 染色體缺失的純合子就只有兩種 X—X—和 X—Y。X雄果蠅的基因型為 XY, 由于輻射而導致產生的精子中的 X 染色體均是有缺失的,則產生的精子 X :Y=1:1,與正常雌果蠅(XX)的卵細胞 X 結合得到 F1 XX—和 XY,F1 相互雜交得到的 F2 理論上就為 XX:XX—:XY:X—Y=1:1:1:1,假如①X 染色體缺失的純合子不致死,則 F2 雌雄之比為 1:1;②X 染色體缺失的純合子完全致死 ,則 F2 雌雄之比為 2:1;③X 染色體缺失的純合子 部分致死,,則 F2 雌雄之比為在 1:1~2:1 之間。題干得到實際結果與假設②一致,假說②成立,即:X 染色體的缺失的純合子具有完全致死效應。86.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不僅能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 ,也能很好地解釋生物界的適應性與多樣性 ,但不能解釋遺傳與變異的本質,且對進化的解釋僅限于個體水平。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主要包括四個核心觀點:生物都有過度繁殖的特性,隨著環境條件的改變,會產生各種變異。而大量的后代為了食物 、配偶以及棲息地等就會發生 生存斗爭,在生存斗爭中適應環境的就生存下來 (或者環境對生物進行選擇),不適應環境的就被 淘汰掉,適應環境的就可以 遺傳給后代。因為生物環境的多樣性,自然選擇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樣性,而這些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適應性 )。但是自然選擇學說受當時認識的局限性,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不能很好的解釋 ,甚至是錯誤的,環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可以遺傳給后代的;同時達爾文的解釋也僅僅是局限于個體水平。所以在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生物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的 ,在過度繁殖的過程中就會產生突變和基因重組,并且為生物進化提供豐富的原材料 ,自然環境對這些適應環境表現型的原材料進行定向的選擇,從而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最終導致種群基因頻率定向的改變 (生物進化的本質)。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不同種群之間存在地理隔離 ,不同環境導致生物向不同的方向進化 ,最終出現生殖隔離,也就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87.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對。生物繁殖是在同一地區的同種生物直接才能進行(即種群中的個體直接)。88.一個符合遺傳平衡的群體,無論是自交還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都不再發生改變。89.現代進化理論認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90.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形成必須要有地理隔離,地理隔離必然導致生殖隔離。錯。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標志。物種的形成通常是經過地理隔離再出現生殖隔離實現的 ,這是漸變式的形成物種。但爆發式的形成物種就不需要地理隔離就出現生殖隔離 (如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雜交得到。的三倍體,已經和二倍體西瓜產生生殖隔離,說明形成了新的物種 ,但這種物種的形成就不需要地理隔離 )所以生殖隔離不一定需要地理隔離。地理隔離要經過億萬年后種群基因庫存在明顯差異才會出現生殖隔離。92.突變、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都會直接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錯。導致基因頻率改變的因素主要是:自然選擇、基因突變、遺傳漂變(由于某種隨機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頻率在群體(尤其是在小群體)中出現世代傳遞的波動現象稱為遺傳漂變)。基因重組本身不改變基因頻率,只是通過自然選擇為基因頻率的改變提供可能(重組的一些新類型不適應環境)。93.長期使用農藥后 ,害蟲會產生很強的抗藥性 ,這種抗藥性的產生是因為農藥誘導害蟲產生了抗藥性突變之故。錯。生物進化是先變異后選擇。細菌等抗藥性的產生是因為細菌過度繁殖的過程中會產生多種不定向的變異(包括抗藥性的變異 ),在施藥的過程中就對抗藥性的個體進行定向的選擇,使細菌等由不抗藥向抗藥性的方向進化。進化的本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不是個體。94.某校學生(男女各半)中,有紅綠色盲患者 3.5%(均為男生 ),色盲攜帶者占5%,則該校學生中色盲基因頻率為 5.67%對。假設該校有x 個學生,則男女各x/2 個,則基因庫有總的基因x/2·2+ x/2·1= 2x/2個,色盲基因有3.5%x +5%x·1=8.5%x,所以色盲基因頻率為 (8.5%/x) ≈5.67%95.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 ,但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 ,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的改變 ,從而使生物向著一定的方向進化。對。變異是不定向的,絕大多數是有害的,有利有害是相對的,為各種環境的選擇提供豐富的原材料。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基因頻率定向的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96.一對黑毛豚鼠 ,生了 5 只小豚鼠,其中3 只是白色的 ,兩只是黑色的 ,據此可判斷 ,豚鼠毛色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錯。由題可以判斷白色為隱性性狀,黑色為顯性性狀。假設是常染色遺傳,則親本黑色豚鼠均為 Bb,根據分離定律,后代樣本容量越大所生的黑色:白色越接近 3:1,后代少就會偏離 3:1。97.孟德爾利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 ,通過測交的方法對遺傳現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釋 ,然后通過自交等方面進行了證明。錯。對自交做了合理的假說,并對測交進行了演繹,通過測交進行了證明。98.把培養在輕氮( 14N)中的大腸桿菌,轉移到含有重氮( 15N)的培養基中培養,細胞分裂一次后 ,再1/2放回 14N 的培養基中培養,細胞又分裂一次,此時大腸桿菌細胞中的 DNA 是 1/2 輕氮型,1/2 中間型。對。由半保留復制可知:經過一次分裂產生的 2 個 DNA 均為一條鏈 14N,一條鏈 15N,再在 14N 的培養基培養,新合成的鏈都是 14N,那么就相當于只有兩條鏈是 15N(分布在兩個 DNA 中),其他的都是 14N。所以復制 2 次形成 4 個 DNA,有 2 個 DNA 為 15N-14N(中帶)個 14N-14N(輕帶),2。99.真核細胞中 DNA 的復制與 RNA 的轉錄分別發生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中。錯。真核細胞的 DNA 分為核 DNA 和質 DNA,均能進行復制和轉錄,所以細胞核和細胞質(線粒體、葉綠體)的 DNA 均能進行 DNA 的復制和RNA 的轉錄。原核細胞的 DNA 分為擬核 DNA 和質粒 DNA。100.中心法則揭示了自然界中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過程。在一個正在分裂的大腸100桿菌細胞中,既有 DNA 的復制,又有轉錄與翻譯過程 ;在一個人體的神經細胞中 ,只有轉錄與翻譯過程 ,沒有 DNA 的復制過程。對。中心法則為:是揭示所有生物(包括病毒)遺傳信息信息的流動過程。細胞分裂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 DNA 的復制,同時在分裂的過程中既有轉錄和翻譯,為分裂提供所需要的酶。真核細胞在分裂間期的 G1 和 G2 期都有 RNA 和蛋白質的合成,分別為 S 期和 M 期做準備。神經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不能分裂,所以沒有 DNA 的復制。但無論分化與否,細胞中都有轉錄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