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城市設立“委屈獎”,頒發給為維護和諧正義而受到委屈的人。(引材 )我認為“委屈獎”的設立十分必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因為,如今的社會自私冷漠,多數人都會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事哲學,可我們的社會需要心有正義、善良并默默堅守的人,而“委屈獎”是對他們最好的慰藉。(分析)因此,在我看來,以獎慰人心,妙哉!(提出論點)觸及中國社會現狀,多少有些令人難堪。老人摔倒無人敢扶,面對不良行為,多數人采取旁觀姿態,無人上前制止……這些現象反映出了許多問題。很多人指責社會越來越冷漠,但其實人們只是不敢再獻出愛心,伸出援手。因為,扶老人反被訛之事成出不窮,利用公眾的善心來滿足自已私欲的人,也不在少數,而法院判處見義勇為者敗訴……不久前的《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作者羅爾救女一事,還有更早的郭美美炫富一事。公眾的善心一次次被消費,漸漸的人們選擇冷眼旁觀。這樣的風氣繼續漫延,冷漠就不難理解。社會需要一批“受委屈”的人駐立堅守。而“委屈獎”的頒發,便是對他們的肯定和褒獎,不讓受傷的心再次受寒,同時也是對見義勇為的一種鼓舞和激勵。因此,設立“委屈獎”十分必要。(采用例證法、辯證分析法論述設立“委屈獎”的必要性)正是因為不正之風盛行,更需要弘揚正義、善良與敬業等美好的品質。“委屈獎”起到了保護作用,并且在表揚獲獎者同時,也是呼吁人們,重拾這些美好的品質,維護和諧司乘的司機,堅持文明執法的運管人員,敬業負責的環衛工人,攙扶老人的孩子……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頒給他們“委屈獎”是想要告訴他們:你們的行為是正確的,社會弘揚的是正風正氣,雖然你的行為可能得不到當事人的理解,但社會絕大多數人是理解且敬佩的。“委屈獎”獎雖小,意義卻重大。魯迅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論述“委屈獎”的意義)從另個角度說,“委屈獎”也是一種警醒。為什么做事正確的人會受委屈?管理部門在頒發“委屈獎”時,更應致力于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讓他們受委屈,而不是在他們受委屈后再設法彌補,歸根到底,應用法律為武器維持善良正義者的權益,弘揚正風正氣。(怎么做的問題)但話說回來,我仍希望不正之風消失,善良正義不被誤解,“委屈獎”不存在,社會河清海晏,這才是應有的局面。但就現狀來說,以“委屈獎”慰人心,可謂妙哉!(結尾扣材,再次點題)尼采曾說:“你的良知在說什么?你要成為你自己?!笔堑?,不為他人言語而左右,做真實、灑脫的自己,人云隨他去,我自任逍遙。(作者開篇沒有直接引材料,而是引用尼采的話,拋出“我自任逍遙”的概念,這實際上是先“析”后“述”的表現,下文立馬開始“述”材料。如果你覺得先述材料再來分析的模式太土鱉,不妨學學這種,把材料折射出來的意思先寫出來,再用類似于“正如”的連接詞把材料帶出來。)憑你是用卑賤的名字來玷辱它,抑或是用雅致的名字來贊頌它,莠草只不改變,用一如既往的頑強生命力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用逍遙、灑脫的態度來面對一切。(“述”材料并指出莠草所具備的精神品質。上文已經完成了由莠草到人的思維遷移。)時空流轉,萬物變遷。他人的言語,終究只會成為過往云煙,只有始終如一地做真實的自己,才不會迷茫。(基于上文的分析,提出觀點,“立”。這種把開頭三個部分分作三段來寫的做法很少見,其實大可不必,如果你擔心后面可能字數不夠,這也是增大文章篇幅的好辦法。)動漫大師宮崎駿,完美詮釋了:人云隨他去,我自任逍遙的含義。(一句話點明觀點和材料的聯系,值得一學。)他從開始接觸動漫開始,至最后一部作品《起風了》結束,成名前后,他都不曾被他人的言語左右分毫,保持著童心,對生命的真誠,締造出一部部偉大的作品。這世上有許多動漫大師,但為何只有宮崎駿紅極數十年而不退?只因大多數動漫師,因小有名氣便飄然,喜聞他人的贊譽,惡聽他人的指正,在他人的言語中飄搖,最后早已忘卻了自己的初衷,難以赤子之心以待動漫,又如何能有好作品問世?(用宮崎駿和大多數動漫大師的對比,突出做自己的意義,前者不在乎他人毀譽,締造一部部好作品,后者在他人的言語中搖擺,沒有好作品問世。運用正反對比的舉例論證,可謂舉例論證的高端境界,在復習備考中,不妨做一些這樣的準備,每次用例,多去思考,有沒有正好相反的材料可以用。當然,運用對比要注意,兩者要具備可比性,宮崎駿和大多數動漫大師,是同類,才可以比。)他人的言語,傾聽理解可以,過度在意反成桎梏,讓人失去自我。(一小段過渡,過渡到反面論述太在意他人的言語所帶來的后果。)“蒸汽之父”瓦特因發明了蒸汽機名動世界,使人們由蠻荒跨進了文明。然而,在鋪天蓋地的贊譽中,這位潛力無限的發明家沉迷其中,再無發明出現。不僅如此,當他的得意門生默多克發明出了改良后的蒸汽車,他知道后怕失去榮譽而竭力阻止。言語對人的影響可見是如此巨大,它竟能夠使偉人淪為卑鄙的人,把握不好自己,就會在他人的贊譽抑或詆毀中失去本性。不起眼的莠草足以讓那些“迷失者”感到汗顏。(用瓦特的材料論證受他人言語影響以至于使偉人淪為卑鄙的人,論證有力。這兩段的論述其實受到了評卷老師的批評,因為和上文的論述在同一個層面,這也許就是這篇文章沒有上60分的原因吧。)誠然,要在這個充斥著輿論與浮躁的社會里,做到:人云隨他去,我自任逍遙,十分不易。從小,我們便在父母的期盼、他人的評價聲里成長。他人的言語時常令我們或喜、或悲。但是,即使如此,不妨給自己心里留下一塊空地,使自己不迷失。莫言成名后,并不因名氣、評論改變一絲一毫;“紅學泰斗”周汝昌絲毫不以其頭銜為意,只潛心學術研究;旭日陽剛組合一首《春天里》打動億萬人,他們本可以借此走紅,卻仍懷抱夢想懷抱木吉他,逍遙地歌唱,這些前輩們使我們相信,做自己并非不能做到。(用了莫言、周汝昌、旭日陽剛幾個例子,對觀點進行補充,即使不顧他人言語很難,依然可以做到我自任逍遙。其實這一段也沒有擺脫上一段論述的層面。如果前面兩段充分論述了“意義”和“后果”,我們大可以在第三個論述段來個升級,論述“條件”,比如這里,可以分析他人言語之所以對做自己形成影響,是因為我們自身就缺乏對自己足夠的認知,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往往容易因為他們的貶斥而自卑,或者由于他人的稱贊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所以,想要做自己,前提條件就是捫心自問,自己是誰,需要什么。)宮崎駿說:“自從立志成為動漫師起,我就決心不為任何而改變自己?!?/span>(這句話放在宮崎駿材料的敘述之后,可能更好。)他人的贊譽或指責,不必過于在意。不妨學莠草:人云隨他去,我自任逍遙。(回歸材料“不妨學莠草”,強調觀點,“我自任逍遙”。)著名蘇聯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睍且粋€知識的殿堂,是人類最好的精神食糧,也是人鴻鵠高翔的羽翼。(由名言引出論點,扣題。)
“書中自有黃金屋?!睍局械闹R是無窮無盡的,讀書是為了更好地獲取更多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幫助自己創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戰國時期,蘇秦去秦國以連橫說進行游說,多次給秦惠王上書也未被采納?;氐郊抑校改钙奚┒疾焕聿撬?,于是他就找出許多書籍發奮研讀。終于以合縱之策而身佩六國相印。(為什么要讀書。) 讀書最重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一本好書能使一個人思想精密,見解精辟。道德高尚,從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內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讀。在這一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個典范。恩格斯雖然只上過中學,但是他發奮研讀許多有價值的好書,因此十九歲就會有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奮學習更多的知識,終于成為一個知識廣博的人,在后來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傳播科學,共產黨主義理論中有很大貢獻。( 讀書?讀高質量的書。)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不斷提高,與他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學習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這種始終如一的學習態度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莊子說: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一個人活得再長也總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識的海洋卻永不停歇得奔流著。堅持學習讓人始終立于不敗之地,但若不能不斷補充知識和積累知識,便會被時代的步伐所拋棄。著名作家歌德認為:誰落后于時代,必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紀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斷供給自己新的知識,將會被時代所淘汰。(怎樣讀書?始終如一地讀書。)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笨梢姡煌拈喿x能開發人類不同的潛能,增長不同方面的知識。因此,我們更應該發奮勤讀,讓書成為我們生命飛翔的羽翼。(由名言作結,回扣題目。)有一個故事講的是父子二人吃蘋果,兒子把蘋果橫放著攔腰切下去,果核于是顯出一個清晰的五角星。父親一直循規蹈矩地從蒂部切到頂窩,因此這蘋果里的“星星”,他從未見過,這使他陷入沉思。(此為“引”,引原材料簡潔明了。材料不可不“引”,引述材料的目的是從材料中提出論點,為“提”張目,“引”是“提”的基礎。但也不可全“引”。切忌只字不改地照搬照抄。要簡潔、概括性地引述??刹捎酶攀龇ɑ蛘浄ā1疚牟捎玫木褪歉攀龇ā?看了這個故事,我也不禁陷入沉思。孩子切蘋果,打破了固有模式,創造性地發現了“星星”,但如果他像父親一樣墨守成規,那么蘋果還是蘋果,吃完扔掉果核,“星星”將永遠不會被發現。(此為“析”,簡析材料,為下面論點的提出做鋪墊。分析要簡練,應盡快進入“就事論理”,切忌拖沓冗長,拖泥帶水兜圈子。否則,易給人“就事論事”,“以小見小”,延展不開的感覺。)由那孩子的“攔腰一切”我想到了創新。我們人類的創造力不正與這看似不經意的切蘋果方法有相似之處嗎?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樣,要勇于創造,勇于推陳出新,這樣人類才能不斷進步。(此為“提”,正面提出中心論點。論點應言簡意賅,鮮明而有力。最好一針見血,一語中的。切忌含混其詞,模棱兩可,令人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同樣是商界大亨,英國的勞斯萊斯汽車公司曾經名噪一時,蜚聲世界。可自詡“任他歲月悠悠,好車永遠風流”的勞斯萊斯卻忘記了技術開發,永遠是一成不變的純手工操作,漸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再“風流”的勞斯萊斯只得急流勇退,最終將公司連同名譽權賣給了德國大眾。(此為“議”:舉事實論據從反面證明論點:不創新必遭淘汰。)忘記了創造,忘記了推陳出新,勞斯萊斯永遠成為了歷史。人們哀其不幸,但也只能嘆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例子舉出來擺在那里并不能自動證明論點,所以在例子上選準角度,緊扣論點分析例子是必不可少的。)文壇巨擘莎士比亞曾說過:“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因此他的《威尼斯商人》充滿了喜劇色彩,令人捧腹;《羅密歐與朱麗葉》卻飽含著悲情,讓人哀嘆;那100多首十四行詩更是獨具一格。這正源于莎翁的出新,莎翁的創新。(此仍為“議”:舉事實論據從正面證明論點:創新成就輝煌。與上一段形成論據上的正反對比,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論點。且該例在引述上與上面的例子又略有不同,先引莎翁名言后再加莎翁實例,有點類似于“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樣更具說服力。)北宋詞人黃庭堅也有言:“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币虼丝岛槔讓а堇^《士兵突擊》后拍出的《我的團長我的團》,雖仍是《士兵突擊》原班人馬,但由于劇情、劇本、風格上并無明顯突破而令人大失所望;《王貴與安娜》簡直就是《金婚》的翻版,因而推出時反響平平,林永健與海清這兩位演技派實力演員也因此并未像當年《金婚》熱播時的張國立與蔣雯麗成為觀眾街談巷議的“寵兒”。正如那句俗語所說:“別人嚼過的饃再怎么吃也沒有味道?!?/span>(此為“聯”,聯系現實生活選取論據進行論證,這樣才會使文章顯得內容豐滿,現實性強,從而更具有說服力。)干將鏌铘好用嗎?當然了,它們是天下神兵,削金如泥??蓻]有了創新,哪來的火藥、機槍、重炮和導彈?人們防身御敵恐只能是短兵相接嘍!高山流水好聽嗎?當然了,它們是千古絕唱,亙古不衰??蓻]有了創新,哪來的美聲、通俗、搖滾和藍調?人們充耳所聞只能是千部一腔。(此仍為“聯”,學生的知識面越寬,生活的積累越多,“聯”的自由就越大。這兩段均為先退后攻,比硬沖直上更加奏效。)因此,千萬不要守舊安常,一味追逐往昔恢宏的皇輦,妄圖一圓成功的美夢;要敢于創新,像故事中那個孩子創造另一種切蘋果的方法一樣,敢于打破思想的桎梏,去迎接新世紀希望的曙光,那樣,我們得到的又豈只是一顆“星星”呢?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時切記——別讓自己古老成風景,要用無限的創造,讓自己、讓祖國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此為“結”:簡潔而有力地收束全文,同時不忘回扣原材料,首尾呼應,將拳拳愛國心,依依報國情訴諸筆端,深情感人。)哲人有言:“世界如此喧囂,真相如此稀少?!闭\如斯言,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大家爭做傳聲筒,微信公眾號每天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然而無數聲音的擁擠碰撞,似乎并沒有讓大眾認知更趨于理性明智。君不見,多少謠言正假以“關懷”之名,在翻飛的手指間傳遞,帶給人們困擾、尷尬,甚至謬誤。(是什么?)“日本地震污染海水”引發食鹽搶購潮,“紫菜是塑料”讓趕海人欲哭無淚,“西瓜注射色素”致瓜農血本無歸。“關懷式”謠言混淆是非、傷及無辜、愚弄智商(危害性),它的危害不言而喻,然而,是什么讓它們蔚然成風,大行其道呢?(為什么?)造謠者的嘩眾取寵是罪魁禍首。偏執一端的言論、駭人聽聞的標題都是為了博人眼球、騙取關注,從而搶占頭條、賺取更多的流量和廣告費。微信大號咪蒙、周沖莫不如是,煽動性的文字細思之下多是一地雞毛。正如尼爾·波茲曼所言:“那些簡單的結論因為易被理解,更容易得到關注和傳播?!?/span>傳謠者的盲從跟風為之推波助瀾。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說:“悲哀的不是人們用笑聲取代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要思考?!钡拇_,人們被輿論的巨浪裹挾向前,在信息的洪濤中無所適從,驚惶無措,漸漸失去了探究的耐心與思考的深度,經不起推敲的謠言得以大肆泛濫。早在一百多年前,勒龐的《烏合之眾》就鞭辟入里地指出從眾心理的原因:“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關懷式”謠言愚弄大眾、傷及無辜,如何才能讓它偃旗息鼓,還輿論環境以清明理性呢?(為什么?)漢代學者王符在《潛夫論》中言:“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當世者,莫良于典?!钡拇_,僅僅期待造謠者的自律和傳謠者的自省難免讓人望穿秋水,我們還需要引入第三方:法律的監管規范與約束力。令人欣喜的是,秦火火、“紅黃藍”事件造謠者鋃鐺入獄讓我們看到了,胡適所贊譽的社會規則正在發揮它的凈化之力。北島有言:“許多種語言,在這世界飛行,它們的產生并不能增加或減輕人類沉默的痛苦。”是啊,真正的關懷需要以行動,以熱忱,以一顆真心。希望“關懷式”謠言不再被漫天播撒,希望理性的大廈不再無聲地陷落,希望我們能擁有一個春風拂面的輿論環境。(引用,呼告)“風送花香紅滿地,雨滋春樹碧連天?!笔堑?,世界很美,不僅是因為有春的煙波畫船,有夏的朝云暮卷!,有秋的云霞絢爛,有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為有善良的滋潤,有關愛的呵護,有理解的支撐,有祝福的陪伴。(由詩句引出話題。)善良,不是容顏的閉月羞花,不是舉止的溫文爾雅,不是財富的腰纏萬貫;更不是權勢的叱咤風云。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干涸枯竭時的點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時的一句點化,是沉迷無助時的一把攙扶。真正的善良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真誠的同情與憐惜,無私的關愛與祝福。真正的善良,無須剪紅刻翠,無須粉黛雕飾,它本身就是人們內心最原始的一種純樸的純潔的感情精華。(什么是善良。)人之初,性本善??墒窃诮洑v了太多的錘煉之后,我們在學會堅強的同時也逐漸變得冷漠起來。我們匆匆地在人潮洶涌中尋找適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與一切和自己不相關的人與事擦肩而過,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各自打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處世哲學,而不愿再牽掛別人的任何困苦。于是,眼看著那顆曾經晶瑩的善良之心在紅塵碧紅之中慢慢被塵土侵蝕包裹,而后結成厚厚的繭,于是,我又不得不負載著這顆結繭的沉重的心孤獨地在冷漠中艱難跋涉…… (反面論證,為什么人要善良,因為人丟失了善良。)當歲月的風塵將皺紋刻上人們的額頭,將雪鬢遷上人們的青絲,當我們不知不覺地在孤獨與冷漠中逐漸老去時,在夕陽殘照下,剝去心靈的堅冰,去打開心靈的一隅時,才忽而發覺沒有了善良,沒有了那顆原本容易受感動的心,而只剩下麻木的干枯的軀殼和永無止境的疲勞與困頓。(反面論證,為什么要善良,因為人發現了自己的善良缺失。)善良,是人生大廈的基礎,是人性品質中的瑰麗珍品。擁有善良的人才會懂得去感激,去回報,才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才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才會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執著,才會有“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的堅韌和那份“寵辱不驚,閑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氣度與胸懷。(正面論證,為什么要善良。)善良的人,即使沒有巍峨高山的冷峻與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踏實與穩健;即使沒有牡丹玫瑰的雍容絢麗,也可以有芙蓉夕醉的高潔與典雅。善良的人,即使不能居廟堂之高來兼濟天下,也可以處江湖之遠獨善其身。擁有善良,就擁有了生命的方向,即使在物欲橫流燈紅酒綠中穿梭,也會永遠來去從容,兩袖清風。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詮釋,它是寒風中的一只火把,失意處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絲愛撫,無助時的一點支援。把善良給別人,也給自己,那么人類將與日月同輝;留一份善良給世界,那么世界將與星宇同壽。珍愛善良,擁有善良,灑播善良,那么,你將會開一樹燦爛的紅花,既使自己美麗,也使別人溫暖。(進一步闡明,人要成為善良的人。)鳴蟬奮力地甩掉了外殼,因而獲得了高空中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掙斷了尾巴,因而在危難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盤若填滿自己的空位,變得“座無虛席”,將喪失自己的運算功能。(用自然現象起興,引起讀者聯想。)對那些不該擁有的東西,我們應該舍棄。(亮出話題及觀點。)現實生活是復雜的,而我們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腦是一個倉庫,不管倉庫多大,一種東西充斥其中時,另一種東西定然無法進入。比如讀書,當我們癡醉于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刀光劍影中,我們又怎能專注于復雜的幾何方陣,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語單詞呢?想讀的和該讀的,你必須在兩者間作出選擇。(結合現實生活,做一般性的話題闡釋,人要學會取舍。)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類似的選擇。舍棄應該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棄不該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爾基在他的房間失火時,沒有顧及家具、財產、衣物,甚至沒有顧及生命,卻從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幾箱書。舍棄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財富,守住了那些啟迪心智、凈化心靈的真正的財富。而有些人,終生抱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信條,追逐著金光閃閃的財寶。為了庸俗的追求,他們舍棄了人格和道德,舍棄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錯誤的舍棄,使他們的一生齷齪卑鄙。(以高爾基為例引出兩種相反的舍棄,強調人生中需要學會正確舍棄,文意進了一步。)正確的舍棄,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風格。據說安徽桐城有一條“六尺巷”,原本是張、葉兩家爭執之地。張家主人乃當朝宰相,張老夫人致信給他。他回信卻說“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于是張家讓出三尺。葉家深感慚愧,也讓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舍棄了自己面子上的威嚴,以寬仁禮讓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氣慨,化干戈為玉帛,止爭斗于未起。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氣量和胸懷,怎會作出如此的舍棄?(怎樣取舍?聯想“六尺巷”的故事,論述了正確的舍棄需要高尚風格,層次更進一步。)正確的舍棄,不會像隨手扔掉廢紙團那樣輕而易舉,它還需要勇氣、決心和果敢。趙武靈王廢除舊制,提倡胡服騎射時,許多人反對阻撓,但他有勇氣有決心,堅決果敢,最終創下名垂青史的千秋偉業。舍棄的過程是艱難的,尤其在忍痛割愛的時候。西蜀道上馬嵬坡前,唐明皇賜死楊玉環,以政治家的眼光看,用一個貴妃的死換得半壁江山的暫時安寧,也算是值得的。可是,“宛轉娥眉馬前死”,“回看血淚相和流”,偏偏“君王掩面救不得”。此景此情,怎么不讓人肝腸寸斷,痛不欲生呢?(怎樣取舍?聯想趙武靈王與唐明皇的事例,論述了正確的舍棄還需要勇氣、決心和果敢。)不是每一株幼苗都能長成參天大樹,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生活要求我們必須學會舍棄。算盤要想具有運算功能,必須舍棄多余的算珠。你向往山居的清靜,就必須舍棄都市的繁華;你仰慕奮斗者的成功,就必須舍棄安逸閑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萬水,就必須舍棄鄉土鄉音的柔美與溫馨。(排比句段,由自然而人事進行聯想陳述,既是總結,又是強調。)